北半球在今年夏季出现了席卷欧洲和北美等地的极端热浪,一些地区的白天和夜间温度都创下了新的高温纪录。
会议上,天齐锂业副董事长蒋安琪女士发表了主题演讲。如今,绿色低碳已经站在了世界能源发展的风口浪尖,助力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已经成为市场广泛共识。
天齐锂业作为全球领先、以锂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业,深耕锂行业30余年,为深交所(SZ.002466)和港交所(9696.HK)两地上市公司,秉持经济利益绝不凌驾于安全环保之上的经营理念,在中国、澳大利亚和智利布局锂产业链,聚焦全球产业整合配置,同时以先进的ESG实践成果,践行锂行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携手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全球影响力。锂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金属,是新能源产业特别是锂电产业发展的关键原材料。11月30日,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正式开幕。天齐锂业作为促进双碳战略的新能源材料企业,贯彻实施企业ESG战略,参考欧盟PEF标准,全面开展核算+减排+披露三步走系统性碳中和工作管理。(图片来自联合国官网)在会议开幕首日的中国角边会中,天齐锂业作为中国重要新能源材料企业代表,受邀出席题为创新引领发展助力全球治理中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与实践主题边会
为及时掌握存储、运输过程中自然环境条件对钢材造成的影响,龙钢公司技术攻关小组对钢筋耐锈性进行研究,开发出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人造气氛腐蚀试验检测方法,及时为新工艺产品的耐锈性作出评价。该方法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并增加它的严酷程度,制定试验溶液配置、试验温度、试验周期等相关参数组合匹配试验方案,按照不同参数组合方案对各规格钢筋进行试验,并对试验方案进行优化,建立耐锈性评级方法,编写《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耐腐性试验标准》,为打造品质龙钢提供了可靠有力的数据保障。针对现有产业集群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依法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做优做强一批。
生物质锅炉采用专用锅炉,配套布袋等高效除尘设施,禁止掺烧煤炭、生活垃圾等其他物料。(二十)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加大民用、农用散煤替代力度,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逐步推进山区散煤清洁能源替代。重点排污单位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
研究完善清洁取暖煤改电及采暖用电销售侧峰谷电价制度;减少城镇燃气输配气层级,合理制定并严格监管输配气价格,建立健全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价格联动机制,落实好清洁取暖气价政策。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修订研究工作。
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已达标城市巩固改善空气质量。鼓励省际交界地区市县积极开展联防联控,推动联合交叉执法。(二十七)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
研究低浓度、大风量、中小型VOCs排放污染治理技术,提升VOCs关键功能性吸附催化材料的效果和稳定性。在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等环节严格执行VOCs含量限值标准。推广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经验、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重点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依法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二十四)稳步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
汽车罐车推广使用密封式快速接头。重点区域和其他PM2.5未达标城市继续开展颗粒物组分监测。
(三十二)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拟开设餐饮服务单位的建筑应设计建设专用烟道。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生产和使用、VOCs污染治理、超低排放、环境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完善重点区域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煤矸石、原料用煤不纳入煤炭消费总量考核。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5%。
推进致臭物质识别、恶臭污染评估和溯源技术方法研究。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15%。
各地要结合实际对秸秆禁烧范围等作出具体规定,进行精准划分。研究制定移动源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按要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评价,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对支撑电力稳定供应、电网安全运行、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的煤电项目及其用煤量应予以合理保障。
(二十六)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轻型环卫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燃气货车。将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治理、运维、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纳入信用记录,定期依法向社会公布。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执法,对参与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移动源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国家和重点区域省份建设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在线监控平台。
将防治扬尘污染费用纳入工程造价。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
对超额完成目标的地区给予激励;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从资金分配、项目审批、荣誉表彰、责任追究等方面实施惩戒;对问题突出的地区,视情组织开展专项督察。2020年PM2.5浓度低于40微克/立方米的未达标城市十四五期间实现达标;其他未达标城市明确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阶段目标。
有序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对减污降碳协同项目予以倾斜。对省界两侧20公里内的涉气重点行业新建项目,以及对下风向空气质量影响大的新建高架源项目,有关省份要开展环评一致性会商。加强大气环境监测系列卫星、航空、地基等遥感能力建设。综合运用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手段,提高秸秆焚烧火点监测精准度。
(十一)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开展秸秆焚烧重点时段专项巡查。
(十七)全面保障成品油质量。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各地要结合产业集群特点,因地制宜建设集中供热中心、集中喷涂中心、有机溶剂集中回收处置中心、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文件全文如下: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